有效教学之我见-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有效教学之我见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有效教学之我见

2016-10-2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效教学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效教学之我见【摘 要】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追求,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课前精心预设、课堂灵动调控、课后及时反思三方面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我素质,获得高效益。

【关键词】有效 课前预设 课中调控 课后反思

随着我校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深入进行,个人感觉收获颇多。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具体指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生成性的、常态性的教学活动。简单说,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有效教学可以分课前、课内、课后三步得以实现。

一、课前精心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效教学须从有效备课说起,没有有效的备课,何来有效的课堂呢?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校长说:要把平常的课上成公开的课,把公开的课上成平常的课。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备课的时候,应该拿出备研究课、备公开课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呈现一个精彩、有效而灵动的课堂。

有效备课要确立适宜、适度、适当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如果目标的制定和达成不相符合,未达标的教学就是无效教学,高目标需要大视野,小目标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一句话,明确了三维目标的地位和作用,教学也就有了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备好教材是取得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记得备《认识面积》这节课时,我是这样做的: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深入地研读教材,除了吃透课时的重难点,还要预设怎样引导学生如何突破,如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措手不及,顺利应对课堂生成。在比较近似图形的面积过程中,课前就充分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①用剪拼的方法;②用摆硬币的方法;③用数小格子的方法。④用摆小正方形的方法。对于比较的方法,它的利弊是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我也预设了几种情况,并给予点拨和引导:A喜欢用剪拚的方法,因为它非常直观,但拼剪时要注意安全;B喜欢摆硬币的方法,便于操作,但要有足够多的硬币;C喜欢画正方形格子的方法,但要注意方格中每个格子的大小必须相同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完全吻合,这样教学设计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的生成。

二、课堂灵动调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大舞台,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新课改的理论要求我们教师摈弃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模式,而需要我们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创设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调动学习情感,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创设情境,主要是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对象、时间等的不同,创设情境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下面例举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几种加以说明。

1、激疑引趣设情境。 兴趣激发灵感,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学习一个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置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探求新知。设置这种问题,在于从兴趣入手组织注意,使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从让学生举出能被3整除的一、两位数做起,再让学生举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如123)的例子后,教师故意激发学生:你们说出这个数太慢了,我有了123这个数作基础,就可以一口气说出一大堆能被3整除的数来。边板书边说:231,213,321,312,123321,231231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你们相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教师在新课的起始阶段,就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提出了研究新问题的感性材料,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新问题的浓厚兴趣,产生了我要学的动力,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2、旧中引新设情境。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每个概念、性质、公式往往是在相应的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先出示准备题: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向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竖式中的余数0是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0表示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紧接着,将准备题中的8改为9,作为新课的例题: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个盘子?然后引导学生边用学具操作边思考。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突出了演变点,由在除法计算时没有剩余的数引出有剩余的数,为理解余数这一概念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几乎收到了一点即破的效果。

3、步步深入设情境。步步深入设情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个个小问题,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深入学习、理解、掌握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环节紧凑。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课件演示两辆车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出发到相相遇。让学生思考:(1)这是关于几辆车的问题?(2)开始时它们的位置怎样?(3)它们怎样走?(4)结果怎样?这样,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理解题意,思维逐步深入,从而突破难点,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自然。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有效教学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有效教学之我见 4、提示矛盾设情境。学习中的矛盾包括一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或预料、期待同新的课题之间的矛盾;课题内部已知与未知条件之间的矛盾;同时学习两种材料之间的矛盾;对同一个课题的不同认识之间的矛盾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揭示和呈现矛盾,把这些矛盾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就能产生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兔妈妈给两只小兔分月饼,请小朋友用手指的个数表示每只小兔分到月饼的个当选:(1)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2只小兔,每只小兔分得几块?学生很快就伸出两个手指头。(2)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只小兔,每只小兔得几块月饼?这时,很多学生被难住了。有些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头,说:每只小兔分得半块,不到一块,所以这个手指头要弯一半下来。教师再问:你们能一个数来表示这半块吗?学生都摇了摇头。这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成了全体学生的迫切需要,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5、深化知识设情境。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可进行深化性的设疑。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可以反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然后问:每个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度?不少学生回答为:1802=90度。又问:对吗?量量看。通过试题,学生便清楚地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与它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启迪了学生,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6、制造悬念设情境。一堂数学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知识学而不厌的需要。小学生年龄小,对新事物易产生好奇心,喜欢追根问底,倘若课堂结束时充分利用教材的新、奇、特之处设置疑问,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新知的能力。例如在毫米,分米的认识这节课的下课前,教师可以提问: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韶关到广州的路程有多远,会怎么样?学生答:不好量,因为距离太远,路程太远了。此时,教师设置悬念:那么,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好的计量单位呢?下一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迹。这样,在提示矛盾的同时制造悬念,短短几句话,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调控,创设高效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活动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三、课后反思,不断提升自我

1、写教学过程的收获与经验,力求新颖而实用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运用剪、贴、拼、装等形式,把手里的梯形转化成不同图形的组合,这些图形都可以直接运用公式求出面积。这里的数学活动情境看似比较简单,但学生却充分发挥了才能,创造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情境在这里的作用相当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一个引爆器,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相互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在另外一个平行班上课时,我毫不犹豫地采用它,并不断地修改、完善。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

2、写过程设计的遗憾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我有这样一节课: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分别对河流、白云、小鸡和兔子进行了颇为精彩的描述。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节语文课,而且上得精彩至极,然而错就错在,这是一节数学课。这节课看似热闹生动,但是数学思维含量严重不够,学生的学习需要高质量问题的激发引导。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其实,教师只要将抛出的问题改成动物各有几只在一起,那么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情境就因问题的思维含量而鲜活,也因情趣而富有生气。

当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比如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这里我就不一一阐述了。一句话,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实在,贵在深刻。贵在点滴,时间长了,可滴水穿石。

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有效教学,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老师永远的追求。以上三方面是实施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认真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落实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