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认识人民...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第1课时)

2015-05-18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的兑换。

2、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生学具盒

课前实践活动:

在父母的陪同下,学生独立完成一项购物活动: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买一件价格小于1元的文具,例如一块橡皮或一本田字格簿等。

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要记清所购买的文具的价格,付给店家多少钱,有没有找钱,找回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可能缺乏在实际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验,这项课前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了解人民币,体验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玲玲有一个小猪存钱罐,平时她把散落在家里桌上的零钱都细心地收进存钱罐里。咱们来看看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吧!

 

 

多媒体呈现:

一元的硬币和纸币,5角的硬币和纸币,1角的硬币和纸币,5分、2分、1分的硬币。

 

 

 

 

 

 

 

 

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认识这些钱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设计意图:创设看看一位小朋友存钱罐里的零钱的情境,认识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的人民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带领学生观察认识这些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1)认识元和角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钱哪些是你认识的,你能说出它们的面值分别是多少吗?你是怎么辨认出它们的?

带领学生认识1元、5角和1角。

(2)认识分

 

  

  

 

师:这些钱你们认识吗?

带领学生认识5分、2分和1分。

师:现在,分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师小时候分币是常常使用的。老师小时候最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话梅糖是2分钱一颗,还有一首歌叫《一分钱》。

出示:

 

 

师:玲玲存钱罐里的这些分币一定是妈妈留下来作纪念的,让玲玲和我们认识了现在已经不常见到的分币,谢谢玲玲的妈妈。

【设计意图: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日常生活中已经几乎接触不到分币以及有关分的计算活动,在脱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建立分的概念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有利于加强对分的认识。】

2.学生活动

师: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参与度高的学习活动,使得每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简单分类

师: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在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师: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呢?

出示: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人民币的分类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交流时将“纸币”与“硬币”两个名称介绍给学生,注意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使学生深刻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师: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师:×××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老师小时候爱吃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板书:1角=10分

【设计意图:课前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巩固对小面值人民币的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

2.练习活动二: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例如:

教师摆出:

 

学生摆出:

 

师:还可以怎么摆?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3.练习活动三: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一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

4.练习活动四: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师:换成元是几元?为什么?

 

 

师:换成角是几角?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二题

 

 

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1元=( )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

 

1元=10角=10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换一换的操作活动,展示人民币单名数之间兑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5.练习活动5: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师: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设计意图: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和建立合理消费的意识。】

四、联系生活,拓展认知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谁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钱?

 

 

师: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钱,小朋友们要注意合理消费,生活上不能铺张浪费,要学会勤俭节约。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人民币欣赏

师: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毛泽东主席建国初期的头像,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上的图案,感受货币文化,渗透爱国教育,增进爱护人民币的情感。】

3.拓展练习

出示统计表,分类整理玲玲的存钱罐里的钱。

元角分

3元14角8分

师:14角=()元()角

算一算:玲玲一共有多少钱?她的钱可以买到什么?

师:谁也有存钱罐?小朋友们平时能得到钱吗?你是怎么花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对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教育学生将零钱积攒起来,渗透节俭、理财教育。】

五、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巩固认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