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3
收藏
一、注重培养应用意识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说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景下学习数学的活动,从而渗透了数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注重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几代人的生命质量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继承传统学习方式的合理部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访问、收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以及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注重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新课程注重学生思考,让创新走进课堂。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解法多样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平面图形、几何图形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形成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概率与统计”的教学中,提出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和改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了充分的空间,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促进了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发展。
四、注重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探究、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是掌握一些概念、原理,形成一定的技能,而必须经历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等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总体目标之一。为此,就要求我们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课程评价也应建立起配套的评价体系,以推动这方面的进程。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案三
2016年三年级下册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浅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案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口算专项练习题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导学案一
让趣味和数学课堂同行
小学三年级下册趣味数学练习题
教师课后随笔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16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6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试卷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教案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反思
2016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关于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的四个强化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听课评课
2016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青岛版)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问题研究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要点整理
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2016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案二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口算和估算练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1统计调查(随机抽样调查)》导学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