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17
收藏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
(1)写成功之处
详细记录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以便延用和完善。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小学数六年级数学毕业卷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小结与复习(4)
高一数学教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5)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1)
高一数学教案平移(1)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的加法与减法(1)
小学六年级数学数的整除复习试题
高一数学教案实数与向量的积(3)
六年级数学上百分数的应用练习题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小结与复习(2)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小结与复习(5)
小学六年级数学综合试卷
小学数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六年级数学下比例单元练习题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2)
高一数学教案实数与向量的积(2)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试题1
高一数学教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4)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高一数学教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
高一数学北京-正弦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4练习课)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2)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小结与复习(6)
高一数学教案线段的定比分点(1)
高一数学教案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
高一数学教案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小结与复习(3)
高一数学教案向量的加法与减法(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