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1
收藏
不断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的:
1、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使学生掌握应用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简和计算二次根式;
2、会求二次根式的代数的值;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灵活选择有理化分母的方法化简二次根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求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的值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例1 计算:
分析:(1)题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可先把前三个二次根式化最简二次根式,把第四式的分母有理化,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题是含乘方、加、减和除法的混合运算,应按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括号内的式子,最后进行除法运算。注意的计算。
练习1:P206 / 8--① P207 / 1①②
例2 计算
问:计算思路是什么?
答:先把第一人的括号内的式子通分,把第二个括号内的式子的分母有理化,再进行计算。
二、求代数式的值。 注意两点:
(1)如果已知条件为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先把它化简;
(2)如果代数式是含二次根式的式子,应先把代数式化简,再求值。
例3 已知,求的值。
分析:多项式可转化为用与表示的式子,因此可根据已知条件中的及的值。求得与的值。在计算中,先把及的式了有理化分母。可使计算简便。
例4 已知,求的值。
观察代数式的特点,请说出求这个代数式的值的思路。
答:所求的代数式中,相减的两个式子的分母都含有二次根式,为化去它们的分母中的根号,可以分别先把各自的分母有理化或进行]通分,把这个代数式化简后,再求值。
三、小结
1、对于二次根式的混合混合运算。应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的顺序进行,即先进行乘方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的式子的运算,运算结果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2、在代数式求值问题中,如果已知条件所求式子中有含二次根式(或分式)的式子,应先把它们化简,然后再求值。
3、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目的在于使计算更简捷。
四、作业 P206 / 7 P206 / 8---②③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教学计划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二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课题研究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0-2011北京四中初三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2013山西中考模拟试题----百校联考数学试卷答案
2016天一高三大联考各科试题(文科数学)
2011-2012北京市朝阳区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6锦州高三一模各科试题(理科数学)
海淀区初三2012-2013年度期中数学试卷答案
2013-2014海淀初三数学期中试卷答案解析(图片版)
2011-2012学年海淀区初三(上)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北京市东城区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2016福建省高三4月质检数学理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桂林崇左联考各科答案(文科数学)
太原市2012-2013学年初三数学期中试卷及解析
2016锦州高三一模各科答案(理科数学)
石景山区2011-2012初三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北京五中分校2010-2011年第一学期初三数学期中试题
2011-2012北京市丰台区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泰州市苏陈中学2011-2012初三数学期中试卷
2012-2013年度海淀区初三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6天一高三大联考各科试题(理科数学)
2011-2012北京市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金华市聚仁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初三数学期中试卷
2013-2014海淀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图片版)
2016福建省高三4月质检数学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桂林崇左联考各科试题(理科数学)
2013山西中考模拟试题----百校联考数学试卷
2016天一高三大联考各科答案(理科数学)
2016锦州高三一模各科试题(文科数学)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2016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数学(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锦州高三一模各科答案(文科数学)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