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4
收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三单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 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
1、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2、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 一个数÷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或:
① 求多几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② 求少几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三、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3、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0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点
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心得体会
高考数学复习建议
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相关题型与方法
2017年高考数学冲刺: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答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试题
17中考英语作文范文(13)
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和对策
复习计划三个重要阶段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练习题大全
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2017年小学数学教师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随笔
圆的标准方程复习
高考数学不等式题型及解题方法总结
2017年高中数学:做好高考数学题的方法
2017年十大高考数学选择答题技巧
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避免丢三落四失分数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除法综合试题
高考数学各题型的解法集锦
应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2017年高考数学填空题答题方法介绍
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公开课教案
高考数学数列题型精编
高考数学题型归纳:选择题
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提升训练题
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答题六先六后
关于高考数学选择题解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