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乘法复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乘法复习》教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乘...

苏教版《乘法复习》教学设计

2016-10-13 收藏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这部分内容是整数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再面对乘数数位更多的乘法时,便很容易进行类推了。这节课主要复习本单元的乘法计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只安排了4道习题,第13题分别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4题是用口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从素材上看,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从难度上看,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从数量上看,题目不算太多。总体而言,教材既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要求,又给教者留有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这些内容呈现的形式相对单一,如果按部就班地依次教学,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增加了闯关游戏的情境,并对每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地整合、拓展,努力使学生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充分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记住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的方法。

理解: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

简单运用: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

复杂运用:灵活地选择口算、笔算或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创见:能探究并发现特殊数计算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思考能力。

同时,使学生在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进行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并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难点] 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乘法单元的复习课。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算,笔算,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这些知识你们都掌握了吗?数学王国里有一些难关需要我们去闯一闯,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设计说明: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并使知识系统化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在复习课上要将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以便使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开始的回忆过程,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

二、口算练习

第一关:快速抢答。

依次出现第1题的算式,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口算。

穿插提问:计算1330时你是怎么想的?1040又怎么算呢?计算2050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关:对号入座。

课件出示: 10 15 50 65 80

( )( )=150 ( )( )=4000

( )( )=5200 ( )( )=975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汇报。

启发:你们填写的时候有什么窍门吗?

谈话:同学们真聪明,能利用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来确定积的个位,从而使填数变得简单。

【设计说明:复习课相对新授课来说,要枯燥些,计算的复习,更要避免这个问题。这里根据儿童求胜欲望强、不服输的心理特点,设计智力闯关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关的变式练习,既让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对数学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估算、笔算练习

第三关:智慧钥匙。

1、课件出示: 456

4223= 2419= 2217=

提问:这个保险箱的密码是456,下面是三把钥匙,只有一把能打开保险箱,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这把钥匙,打开保险箱呢?这么快!你有什么窍门吗?

引导发现:直接看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的结果,可以将2217=先排除。另外两道估算就可以了

提问:2419,你是怎么估算的?4223,你又是怎么估算的?

2、课件出示:1312

3241= 5236= 5311= 2844=

谈话:你还能利用用刚才的方法找到这一把钥匙吗?先思考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汇报:5311这把钥匙肯定不行,这两个乘数的个位相乘不是2,我们把它排除。5236也可以排除,因为估算发现不在范围内。

引导:3241,2844的结果在什么范围内?都符合要求,那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指名板演,并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3、课件出示:39( )2000

提问:这时钥匙可以是哪些数?从里面选一个你喜欢的数算出结果(大多选50)。我们在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四关:灵活运用。

课件出示:3724= 2421= 5340= 2516=

谈话: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再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亮点。学生在寻找智慧钥匙的过程,自身的智慧也得以生长。同时,估算和笔算的价值得以充分体现。灵活运用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技能,夯实了双基的要求。】

四、解决问题练习

第五关:走进生活。

1、课件出示第4题的部分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每个书架大约放多少本书?你是怎样想的?

再出示第2个问题,提问:照这样算,30个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2、课件出示:实验学校的820名学生要春游,第一种车:46座,第二种车:32座。校长想选择18辆同样的汽车,应该怎样选?

引导小结:看来解决问题时应该先思考方法,而不是急于去计算,选择合理的方法能帮我们快速地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这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分别运用了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不需要笔算。这种处理方式,打破了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凸显了口算和估算的价值。】

五、拓展提升

第六关:找出规律。

完成书中的思考题:2411= 3511= 5711=

启发:先计算,再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积有怎样的规律?

根据上面的规律填空。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

【设计说明:教材中的思考题虽然安排在第二课时,但完全可以在这节课中解决。因为,这节课复习的重点就是计算,在课的结尾探索特殊数计算中的规律,顺理成章。先算,再比,最后运用规律,层层递进,学生的思维也层层深入。】

六、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