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3
收藏
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重难点
1.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2.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四、本单元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3、部分建议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 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文化:计划实际类应用题顺口溜
数学史上的一则“冤案”的数学文化
关于年、月、日数学系列儿歌
数学文化之“数学”名称的由来
小学新编数学文化;小数四则运算法则
数学文化(整数加、减法法则)
小学数学文化:献给一位数学家的爱
2015年小学数学文化(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学文化之(我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文化—数学家的笑话
数学文化:数一数拍手歌
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
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之一名数学家等于十个师
小学数学文化(整数乘法法则)
15年数学文化之混合运算顺序歌
数学文化之数学家的趣闻轶事
数学文化:解应用题儿歌
小学生数学文化素数的魅力
数学家戴维·希尔伯特的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口诀儿歌
小学2015新编小学生数学文化
15年新编数学文化(整数除法法则)
数学文化: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介绍
小学三年级数学文化之四色命题
小学数学文化之米兰芬算灯2015
数学文化:出入相补原理
小学数学文化之10的合成与分解
“尺趣”三谈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之请看数学宣言
数学文化—科学小魔术之成双配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