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收藏
在一年级的数学书上,练习题目通常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惟妙惟肖的图片常蕴含着一些数学信息,考察着孩子们的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
作为教师、成人,我一直认为对于这些简单的图片的解读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这些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些小插曲,让我意识到孩子对于这些图片信息似乎更为敏感。
对于一些图片上所描绘的事物,孩子们有着超强的辨识能力。在一张小小的图片上,不知印制的是“书本”还是“橡皮”,我无法确认,而班里的孩子几乎全部一口咬定:上面画的是一些“书本”,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答案是正确的。
而另一张图片中,画的是一只蚂蚁,正背着一个画有圆点图案的包裹。而起初我认为是一只瓢虫,孩子们立刻纠正了我:
“老师,是一只蚂蚁背着一个布兜儿。”
“不是的,是一只蚂蚁背着一个圆圆的蘑菇。”
“老师,是一只蚂蚁背着一个包袱,里面装着很多好吃的,他要回去分给他的兄弟们。”……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我在一旁听得欣喜不已,连连称赞,的确那是一只可爱的蚂蚁,正背着一个圆鼓鼓的包裹。孩子们观察得细致入微,而一些孩子还大胆地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还谈到要与大家分享食物……虽然这是一节数学课堂,但是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美好的品质都得到了锻炼和升华,这不也正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学习目标吗?
相比之下,作为一名成人,对于图片的观察和理解,我没有孩子那般敏锐,当放手给孩子,以孩子的视角去捕捉图片所蕴含的信息时,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奇妙生动、贴切,像雨果所说的:“一个孩子的头上无论有什么样的天花板或者穹隆,在他的眼睛里反射出来的总是天堂。”
其实,不只是一年级的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也应该抛开成人的思维,以孩子的视角去体验、尝试,而这样的预设才是有效的,才能贯穿整个课堂,更好地为学习目标服务。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神奇的,折射出孩子无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孩子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美好的情感,所以,无论是在备课或课堂上,孩子的视角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论文推荐
大家都在看
九年级数学和圆有关的计算
08年北京市中考模拟分类汇编投影与视图
08年北京市中考模拟分类汇编图形的变换
08年九年级四模数学试题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08年北京市中考模拟分类汇编函数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卷2
九年级数学秋季期末考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轨迹与作图
九年级数学优等生训练卷6
九年级数学秋季复习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复习测试卷一
九年级数学(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全册过关检测
九年级数学复习测试四
九年级数学模拟试卷4
初三数学优等生训练卷16
九年级数学复习测试卷三
初三数学优等生训练卷18
08年北京市中考模拟分类汇编几何综合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三月份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中考基础训练7
九年级数学中考基础训练20
九年级数学中考基础训练19
九年级数学春季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优等生训练卷7
九年级数学中考基础训练3
初三数学优等生训练卷19
初三数学优等生训练卷17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