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收藏
小学数学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帮助。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逐步落实,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各种新型教学方式方法都得到使用,其中探究式学习方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相关概念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指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主动探求,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探究性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主要是以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为特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主要是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归纳四个步骤组成的。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探究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课堂的把握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出现不少问题。如教材挖掘不深入。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探究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教学反思不够。
三、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方式分析
面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探究学习过程当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只有针对自身教学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数学思想融入探究活动当中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学生自主操作为主的课堂模式,自由轻松的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因此在探究学习之前老师要创作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成学生对新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让学生在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另外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如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问题情境中,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教学列式解答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2、合理的提问,提高学生探
究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对与小学数学来说在知识体系上明显得到提升,抽象性和数理性得到提升,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变得比较困难,因此兴趣较低。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它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探究学习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有了“兴趣”这位良师,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会深刻而持久,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在探究性学习当中,特别注意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巧妙引入,精心设疑,造成学生渴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利用课本每一章开始的插图,在预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般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一章的学习目的。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如在《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3、注意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
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活动安排,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很多老师在探究学习当中往往唱独角戏,没有发挥探究学习的应有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置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开展为本,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认知构造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在探究学习的每节课授课应该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学习到应有的知识。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因此,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要加强学习,提高对探究学习方法的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探究学习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上海教育版八下《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复习》ppt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1《整式方程》ppt课件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3
上海教育版八下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之三
上海教育版八下《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2
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2《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1
上海教育版八下22.8《平面向量加法修改》ppt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9.9《勾股定理》ppt课件2
上海教育版八下第21章《代数方程》ppt复习课件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9.8《直角三角形的性质》ppt课件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4《二元二次方程组》ppt课件2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1《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1
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第21章《代数方程》ppt复习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1《整式方程》ppt课件3
上海教育版八下21.6《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ppt课件之一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3《一次函数的应用》ppt课件1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3《无理方程》ppt课件1
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ppt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1《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2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1《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3
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3《一次函数的应用》ppt课件2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1.3《无理方程》ppt课件2
上海教育版八下《一次函数的应用》ppt课件
上海教育版八下21.2《特殊的高次方程的解法》ppt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2
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1《一次函数的概念》ppt课件.
2017春上海教育版数学八下20.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ppt课件1
2012上海教育版八上19.7《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ppt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