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一)》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统计(一)》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统计(一)》教学设计

《统计(一)》教学设计

2016-10-11 收藏

教学内容:

课本P94、9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量)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今天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嘴馋的猴子。你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桃子、香蕉、饼干)今天猴子吃的就是饼干。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猴子吃的饼干是什么形状?(媒体出现猴子吃饼干)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记住每种饼干的数量?学生讨论办法并进行汇报。 3、用你喜欢的、简单的方法记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5
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 (1)媒体出现给猴子吃饼干的画面,画面中配声音,学生根据情况进行统计完成统计表
 10168
(2)、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统计数量?(用颜色涂格子)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饼干比较合适。 (4)、演示:一格表示2块饼干,2格表示几块?3格表示几块?(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 (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块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6)、交流,展示。 师:用一格表示2块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多少?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20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 (2)、完成P97(2) 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 (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 (4)、学生活动。 (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10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得愉快吗? 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你表现得怎样? 5
五、作业课本95页做一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