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9
收藏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的:1、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
3、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列式:5+5+5=15(个)
5×3=15(个)
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
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
板书:
5 × 3 = 15
因数 乘号 因数 积
2、教学例3
出示例3的图
问:你看了到了什么?
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你能列式计算吗?
板书:
4+4+4+4+4+4+4+4=36(个) 4×9=36(个)
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
小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1、P47,做一做
2、练习九,第5、6、7题。
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预设的。况且开放的课堂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说出算理后应大胆放手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3、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数学教案
侯寨数学复习教研学习有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数学教案
5的分与合听课心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蚂蚁做操》教学随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练习》数学教案
听课反思 一节数学课带来的启示
五年级《可能性》评课稿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总结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等式》数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小学数学老师工作述职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我的2018期终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提升知识梳理能力”期末复习研讨会心得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数学教案
《直线、射线和线段》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导入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方程》数学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数学教案
数学老师的教研文章 知识的前世、今生与来世——论学习的回顾、学习与展望
三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随笔 走在期末复习的路上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研讨活动听课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读、观、思,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能力
微课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应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表》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读、观、思,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能力
2019中考数学知识点:实数的分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