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8
收藏
近日,听了一节低年级的数学课,听课的过程中,包括我在内的好几个老师都在看手机、看时间。这个场景使我不由得使想起了我刚上班时一位老教师对我的一节课的评价:看你一节课好不好,最直观的办法就是看听课的老师有没有看手机、看时间,如果你的课足够精彩,听课的老师、学生是不会不看手机、看表的?如果你的一节课,让听课的老师不断地看手机、看时间,那么你的这节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是啊,想想我们去听名师的课时,有几个听课者在看手机呢?大家都生怕记不全,有的还在录音、录像呢?
于是,在授课教师讲完这节课后的评课环节,我就问她:“请问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从她的表情隐约可以看出,这个问题有点儿出乎她的意料,大约过了半分钟之后,他告诉我这节课的目标是干什么,干什么的?不置可否,于是,我又追问:“本节课你是计划通过什么活动来达成你的教学目标的?你觉得达成效果如何”问题抛出后,我已经记不清这个老师具体回答了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并没有直面回答这个问题,由于时间原因,我也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记得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美国心里学家、教育学家布卢母说过的这样一段话:“有效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快歼灭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这段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对教学的重要性。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灵活对待,不必要求像作战一样,每个人都要清楚目标,但起码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达到何种状态的一种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心中都要有目标,特别是教师,心中不仅要教学目标,还要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意识,牢固树立“眼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的教学意识。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形成合力,调控教学的行为向预设的目标努力。
正是基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直在做“基于标准的教学”。这个标准就是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分解、细化而来的教学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当然,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述要精炼、明示、可操作、可检测、可评价,避免弹性要求。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还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在学习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准。 因此,在大力倡导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准确制定好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更有效地全程参与课堂教学,自始之终都充满活力,高效地达成预设的目标,不断提高教学时效。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论文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轴对称图形
两个已知条件两步应用题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小学数学三年级说课千克的认识苏教版
秒的认识说课稿三年级下册
年月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说课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说课稿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说课稿2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几分之一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如何进行说课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认识分数
三年级下册说课两位数笔算除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年、月、日”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四则运算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吨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说课平移和旋转
关于《图形的周长》的说课稿小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位置与方向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分一分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应用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