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1
收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通过创设认知冲突体会毫米产生的意义,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时,通过估、测、议,使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建立了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通过试一试、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中,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 1分硬币、电话卡、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你能估计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你能估计一下老师手中的粉笔有多长吗?
3.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
4.你还记得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毫米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体验
1.估计并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1)出示课件,进行估计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估计一下自己的数学书的长度、宽度、厚度。
(2)测量活动。
师:刚才大家估计的方法很棒。但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估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到底谁估得对呢?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生齐说:用尺子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
学生独立测量,小组交流反馈。
(3)出示教材21页例1课件,看图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引入新课。
师: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mm)。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毫米的知识。(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过关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5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8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7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1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2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认识不等式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2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9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2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6
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同步练习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练习7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5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综合检测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4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