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几和几》教学反思_心得交流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几和几》教学反思
首页>教学经验>心得交流>人教版《几和几》教学反思

人教版《几和几》教学反思

2011-09-14 收藏

几和几的教学是加减法的基础,学生理解了5以内数的组成,就能较好的掌握加减法。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在于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对4和5的组成的原因进行感性的理解,初步建立学生数感。因此在这节课上,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先让学生在猜一猜的游戏中明白3的组成,我两只手共拿了3个圆片,出示给学生看,然后左手拿一个圆片,学生猜一猜,右手拿了几个圆片。学生根据以前的基础和所观察到的很快才出右手拿了两个圆片,问学生怎样猜到的,学生发言后,我应该板书3的组成,但当时没板书出。

我加大难度,我加了一个圆片,现在是四个圆片,分左右两个手拿,可能是几个和几个?如此一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纷纷来猜,就有孩子猜测是2个和2个,3个和1个,1个和3个,还有孩子说是2个和3个,我让学生自己判断,觉得可能吗?学生用摆小棒的方式,得出可能是2和2,3和1,1和3,但不可能是2和3,学生说明老师手中只有4个圆片,而2个和3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我接着板书4的组成,然后让学生试读4的组成。我在此处的不足是没有理清4的组成的有序性,没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4的组成规律。

如由4可以分成1和3,将右边的小棒向左边移动1根,就可以变成4可以分成2和2,再向左边移动一根,就变成4可以分成3和1了,这样做后就不会导致在后面教学5的组成时学生将小棒分成2堆时学生不会分,只能用一种方法。在后面提问是应该问学生,怎样更容易记住4的组成?但我在此处忘记掉了,所以孩子们掌握的不好,本来让孩子自己分析判断,得出记住两种方法就可以了。

在教学了4的组成以后,我让学生再拿一根小棒和原来的小棒合在一起,学生明白了,现在有5根小棒,我让学生现在将手中的小棒分成两堆,看谁的分法多?学生动手摆,此处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前面4的组成教学的不是很有序,所以很多学生只摆一种就不摆了,还有学生没有注意倾听,摆了3堆,以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习惯。学生摆好后,我让学生对各种不同摆法进行展示,让学生明白5的组成方法。此处4种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后,我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此处提问误导了学生,让学生误以为位置不同也是方法不同,此处花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时间不够。

让学生明白5的组成后,我采用对口令的游戏,拍手的游戏让学生更进一步熟悉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提起学生的兴趣,但在对口令的游戏中我所组织的语言不完整,如5的组成,“我出2,学生说我出3,2和3组成5”,但我后一句没组织学生说,感觉一句话没完整,所以导致学生理解不是很透彻。

总之,这节课讲后,感觉有很多不足,与柏老师、校长和各位数学老师交流后,了解到本节课的不足,能知道不足就是我的收获,在找到不足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改正,熟读教材,钻研教法,力争最大限度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节课具有实效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