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收藏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钟。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对有特色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__时____分。
(2)昨天这段时间你正在干什么?
3、6:30起床,25分钟后,6:55用早餐,过了35分钟,7:30去上学。
4、实践活动:说一说今天几时从家出发上学,几时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7.1几何图形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7.8平行线》浙教版
7.2线段射线和直线浙教版
一次方程的应用浙教版
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
7.6余角和补角浙教版
直线、线段、射线习题课浙教版
2.2有理数的减法浙教版
线段射线和直线课件
几何图形2浙教版
统计表课件
2.7准确数和近似数浙教版
7.4角与角的度量浙教版
4.6整式的加减(1)课件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二)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7.7相交线(2)》浙教版
浙教版准确数与近似数ppt
7.7相交线(1)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浙教版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
一次方程组浙教版
2.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浙教版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7.7相交线(1)》浙教版
7.4角与角的度量2浙教版
7.3线段的长短比较浙教版
2.1有理数的加法(第2教时)浙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件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课件
4.6整式的加减(2)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