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冀教版数学...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角》教学反思

2016-09-12 收藏

这一内容可以说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生活中偶尔会提到墙角、桌角?但那些角跟数学上所讲的角是不同的。但不排除低年级孩子可能平时也会在他们的画笔中出现,只是没有认真考虑过它叫什么?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形状都一样吗?怎样画角?这一系列的问题并非人人都懂得。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发展数学思考。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教师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折一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已有的 知识经验跃然纸上,我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两面性,没有做好如何面对学生个性思维和个体差异的情况准备。容易导致学生在摸角时得不到正确的体验。教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我完全不用手把手的教,可以把学生的感受和经验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老师只是适时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不足之处:

1、动手活动多,课堂纪律相对不是很好。

2、难点比较角大小,缺少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践。只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模仿,中间也缺少了必要的比角方法的练习。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让每一位孩子亲自比一比,说一说比角的方法 。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的过程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关注,仅着眼于认知和技能角度,由此形成的学习目标缺乏整体、系统发展的意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