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1、新课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景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主题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数学信息,进而根据信息自己提出问题、生成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从而用迁移的方法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大胆尝试、探索,感受数学的趣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四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闯关游戏。创设情境:首先是猴子们想摘桃子吃,可是树太高,需要爬梯子才可以上去,梯子上有算式需要我们做对了才可以爬上去摘桃子。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先由他们小组里进行比赛谁最快做完。猴子们的困难我们解决了,但小兔子的麻烦又来了。他们想过对面摘磨菇,可是面前有条小河,要想过去,必须把河面的算式的得数和小兔身上的数相同,把它搭成一条桥就可以过去了,你们能帮帮它吗?小兔终于过了河了,现在小鸟也有麻烦,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小鸟也回家了。可爱的小猪也来跟大家玩一个吹泡泡的游戏,看谁能把小猪吹出来的泡泡算式算出等于几。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有了精心的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生动、鲜活,充满生机,活力。
《10加几、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8课时)
《比多少》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玩中放飞思维,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分类》教学案例与评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4课时)
众数与中位数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逆向求和》教学设计
让数感“生根”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乐园”教学设计与评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3课时)
圆周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过三点的圆”教学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2课时)
《8 、7 、6加几练习课》教学设计
《减法》教学设计
“用数学”教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加法”教学设计
《准备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
用频率估计概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搭一搭》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课时)
《解决问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