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我将课堂设计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导入。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接着从一组生活中的直角图形入手,揭示直角。这一部分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是有些粗糙,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上节课掌握的情况。
第二部分实践感知,探究新知识,我分为三层次。
(1)从生活中找直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部分中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加深对直角三角板的直角的比较认识,但讲解得不够到位,以至于到最后用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有小部分学生找不准直角。主要是设计的时候没有把握这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应该从易到难循循渐进,做到每个环节都是缜密紧扣的。
(2)判断直角,首先学生尝试比较然后我做示范最后做练习第4题,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因为前面没做好,所以这一部分进行的效果就不是很好,我又得重新带他们找直角这样时间就用的过多了而且练习间过长没掌控好。
(3)画直角的这部分时,首先由于时间紧过度的不是很自然,其次我还是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画然后讲解做示范,在引导上台展示的同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全局,以至于一些学生没跟着我的讲解走。再次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的不好, 比如在画直角的时候发现了学生画的直角方向是朝下的,我就脑袋机灵一动想把它作为模板告诉学生不管直角的方向是朝向哪的只要满足判断直角的条件就是直角 ,可是我用的语言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活动操作巩固应用。由于时间不够就没有进行。
总结:
(1)教学设计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规律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下,将教学过程的每一段时间估计好,把各方面情况都考虑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将教学进行得更有效果。
(2)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数学教学语言更是是讲究清晰缜密、简明扼要。好不好、是不是等是非结构的无意义的疑问句都是我们实习生最特有常带的不良口头禅,这都是需要时间去改进的。表扬的语言也是讲究艺术的,不能单调不能泛泛称赞否则就失效。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才去不一样的交流方式,到哪座山唱哪首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语言更是要丰富活泼,能童话诗意那就是更高的要求了。
(3)课堂组织能力,这是我需要不断实践累积才能掌握的,在这次课中我深切体会一个老师的眼睛看到东西角度必须比任何人的都要深刻敏锐,要眼观八方纵观全局,不能让一个学生从你的眼皮底下漏掉,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离班级的学习进程。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在第一次教学中得到的所有经验和体会都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经验,我相信自己在好好消化好好改进以后,不断参与课堂教学,我的教学会取得进步。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归纳之小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分香蕉》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3
2016五年级下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同步练习
2016年高考数学应试技巧和策略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搭一搭1》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评估检测卷B(新苏教版)
西师大版一下数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教案
2016年高考数学最后几天该怎样冲刺
201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卷
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之文具》教案
2016五年级下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练习题
2016年高考数学的提分方法总结
2016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方程思想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下期期末考试题
2016三年级数学下期末考试知识点千米和吨
2016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同步测试
北大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之快乐的午餐》教案
2016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期末知识点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新苏教版)
2016年高考数学考试常见失误和对策
小学六年级下册填空题专项能力训练习题4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分类练习之填空题练习1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实用的技巧总结
2016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试题八单元知识巩固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11~20》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的竖式计算》教案
2016三年级下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步练习(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综合训练试题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西师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