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9
收藏
1~10各数的认识在数学第一册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教材在这些内容的安排上也有一种近乎固定的形式,这就往往使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陷入一种简单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有所突破,从而体现羹质教育的要求呢?在们0的认识》一课中,我努力尝试从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口:一是教学目标的全面科学,二是学法指导的细致人微,三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一、从素质教育出发,玩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体现贯彻示质教育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让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反映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紊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数的认识是,一般制定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会读、会写,掌握数的顺序,告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数学目标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偏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全面性,与紊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我在构思《10的认识》这节课时,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数字10;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掌握10的组成。
(2)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初步渗透数位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10的写法。
(3)继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
(4)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以上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教学上新旧知识的迁移、渗透,明确了能力培养上的目标——继续培养有序观察的能力,同时融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思想教育等多方面的要求,更具科学性、全面性,从中反映了整堂课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思想,展现了教师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把握。
二、改革课堂教学,加强教法学法的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教法、学法上展开更细致的研究。作为教师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教材中的细微之处,挖掘教材中的宝贵资源进行教学。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注意比较“十”和“10”的异同,而这往往是被忽略的细小知识。这节课中的主题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学具找出10的组成后,我安排学生从不同角度找主题画中隐藏着的10的组成,训练学生用三句话来表述,既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今后教学应有题作好准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设计安排了课前游戏、课间游戏,努力营造一个让全体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索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利用摆数字卡片上说三句话的课前游戏刨设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氛围。通过“坐聪明椅”的游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数位?为什么写10要占2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10的写法,初步渗透了数位的念,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作好铺垫。正是由于重视了教法的研究学法的指导人10的认识》一课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贯彻示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在《10的认识》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软件的设计上注意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当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主题画时计算机在教师的操作下将不同的情况进行图案闪烁;-10的写法”在计算机动态演示下一目了然;计算机迅速以美丽的花朵的画面将“10的组成”全部呈现于屏幕;计算机的随机性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富有童趣的游戏画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想:无论是数的认识的教学,还是其他知识的教学,只要教师从实施素质教育这个大处着眼,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手段小处着手,课堂教学效率必定会提高。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全等定义、命题和定理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课件
初中数学21.5科学记数法(华师大)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全等证明第一节课
初三数学复习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初三上册课件《概率》
初三数学上册频率和概率复习课件
初三数学复习两圆相交
初三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课件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判定(华师大)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全等证明(第二节课)
华师大初中数学22.2.1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上册课件频率与机会复习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初中数学21.5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华师大)
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件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件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圆的对称性第二课时
初三数学上册《正多边形和圆》ppt课件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图形的全等证明
初三数学复习两圆相切2
初三数学课件《圆锥的侧面积》
初三数学整式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
初三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识别(三)华师大版
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初三数学因式分解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