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筷子的真实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学习编、记、用2的乘法口诀,理解2的乘法口诀相邻两句之间的关系,掌握并能够熟练地运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情境图。
你们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吗?小明和大家一样,也是个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来了许多客人,他帮妈妈做什么家务呢?
学生观察回答后,借机教育学生要体会长辈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摆一摆,填一填。
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摆一摆,并完成书上的表格。
2、编2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借助筷子图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编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2的乘法口诀。
3、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
小组活动:观察2的乘法口诀,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请几名学生汇报他们发现的规律,其他学生认真听,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举手补充。
三、巩固与提高。
1、游戏:找朋友。
教师出示乘法口诀,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学将算式将相应的算式举起来,其他同学判断。
2、游戏: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的苹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来吗?仔细看看哪个苹果长大了,你能解决它身上的问题吗?
学生回答苹果上面算式的得数,并说说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
3、小组比赛:有几只手?
课件示范规则。
4个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好。
4、思考题。
课件出示题目。
同桌谈论、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人教版初一数学销售中的盈亏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平行线的特征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台球桌面上的角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人教版初一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初一数学认识三角形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探索轴对称的性质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整式的乘法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画垂线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平方差公式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小车下滑的时间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人教版初一数学认识三角形4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同底数幂的除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对称现象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整式的乘法3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整式的乘法4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摸到红球的概率1
人教版初一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相似三角形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用尺规作线段和角2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世界新生儿图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中垂线
人教版初一数学人教版初一数学定义与命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