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创设摆筷子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安适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从生活中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9双筷子是多少根?的问题,引发学生亲历编制2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口诀,自始自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老师只是结合具体的情境提出引领性问题,如:要想记住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很快地记住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2的乘法口诀可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等,?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归纳记忆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数学应用与生活,宏观上引领学生探究活动的方向,整堂课保证了学生探究活动的高效性。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从课的引入,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会让我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是光荣的,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9
定义与命题导学案1
椭圆课件2
平均数导学案2
集合的概念教案4
代入消元法导学案
估算导学案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2
二次根式的运算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6
定义与命题导学案2
双曲线课件
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2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8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导学案
函数导学案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导学案
方差的应用导学案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3
集合的概念教案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5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
椭圆课件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14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1
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4
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