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做家务》教学反思

2016-09-12 收藏

在本次我校举行的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个知识点《做家务》。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和经验上进行的,因此本节课我尽可能放手让学生通过迁移学习2的乘法口诀。自我感觉比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

1.在出示主题情境图导入这一环节,我没有笼统地问: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而是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根据这一提问,仔细观察图,去努力寻找有关数学的信息,从而达到与图充分地对话。

2.在学生根据情境完成表格这一环节,我没有直接把表格抛给学生填,而是先让学生读表格,弄懂表格中每个格子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与表格进行了充分的对话,为后面完成表格做了很好的铺垫。

3.在找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时,我没有口述课本中淘气和笑笑说的话,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从生活中引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在这节课里,创设小明摆筷子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小棒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很好地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数学,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已有学习及生活的经验,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对于乘法口诀学生不完全是一张白纸,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2的乘法口诀了,但只会机械背诵,并不知道口诀是怎么来的及口诀的意义。因此本课重点放在编制口诀的方法上。为突破这一重点,从编制2的乘法口诀到记忆2的口诀,自始自终,都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活动。原想为了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编口诀这一环节,但又因为课本上已经呈现了每个算式及口诀的前半句,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口诀的编法。所以在导学案上设计了:一双筷子是2根,就是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列?口诀怎么说?然后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自己编剩下的口诀。当学生编口诀中存在问题时,(26=12的口诀编成六二十二)我又问:学习5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已经知道口诀前半句表示什么?(生答:乘数)两个乘数的位置怎样放?(小数在前大数在后),这样学生重新认识了编口诀的方法,加深了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刚一上课,我就问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在家帮助过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小明和你们一样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是光荣的,无不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五、注重课堂宏观调控,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课上一学生突然生病,吐了一桌子,引起全班学生注意,这时我没有慌,及时处理,然后用关心完司霖钥同学,咱们继续上课一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扭转回课堂上。

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在编口诀这一环节进行小组交流时,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交流不充分,学生没做到自己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2.当学生出现了类似4双筷子是2个4的问题时,点拨不到位,学生理解不透彻。我想导学案如果设计成:4双筷子是()根,就是()个2以上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3.学生在记口诀时,给学生留的时间少。致使有的学生课上没背熟。

4.课堂前松后紧,学生做达标检测和拓展延伸的时间仓促。

针对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是老师一直在赶时间,总怕课上不完,有完任务的思想。所以以后还要加大学习力度,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的、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