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3的乘、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已经学会用10的乘法以及5.2.4.8.7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3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7的乘法口诀类似,包括例题、练一练。在例题中编出乘法口诀,在练一练中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由于学生在已学的乘法口诀时已有编制口诀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教材在这里创设了活动情境,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实践3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3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的能力。
2、熟练掌握3的乘法,并会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手机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1、理解3的乘法意义,编撰乘法口诀,熟练进行3的乘除法运算。
2、会用3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3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
2、通过抢气球抢答口算。
3、情景导入
师:出示幼儿三轮车,一辆三轮车有几个轮子,就是一个3,两辆呢,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呢,就来学习下3的乘、除法。等我们学过后呢,再来帮小兔子解决它的难题。
二、自主探究
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3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
出示媒体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描述,让学生深深体会3的乘法的产生,充分理解3 的乘法意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
(3)编一编
a、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
b、同桌合编3的乘法口诀。
〖在推算出一组乘法算式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并让学生想一想,编口诀时要注意什么?而后让学生两人合编口诀可以大大降低编撰口诀难度。〗
(4)说一说
a、指名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5)看看想想:3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熟记3的乘法口诀
a、给学生1分钟熟读口诀
b、赛一赛:看谁背得又对又快。
c、讲一讲:熟记口诀的方法
5、独立写出交换题。(写后看书校对)
〖自寻方法、熟记口诀,给学生一分钟自由空间,教师要巡视,指导学生快读,比赛时请好学生引领,再分小组背,男女生背,学生会兴趣盎然,不要两分钟就能解决问题。〗
(二)互动推出3的除法
1、小组合作
找出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
2、交流核对板书如下
三六十八
36=18 183=6 63=18 186=3 3、
在找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时,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熟悉加减法的兄弟姐妹,将它引进乘除法,学生很容易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有关3的乘、除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能做到看清题目,理解题目,能灵活应用3的乘法口诀)
p43 题1、每束花里有3朵郁金香,小亚买了6束花,里面一共有多少朵郁金香?
算式:36=18(朵)
答:里面一共有18朵郁金香。
师:做这个题目时,小朋友们一定要先弄清楚图意,想一想这里有几个几。然后运用相关的口诀就能很快的得出结果。
p43 题2、二(1)班有24个人参加环保活动,每组3人,可分几组?
算式:243=8(组)
答:可分8组。
师:这道题的已知信息时有24个人参加环保活动,每个组3人。要求可分为多少个组,就是把24分成几组才能得到每组三人,求的是组数,用除法计算。
p43 题3、窝外有3只小鸡。窝里的小鸡只数是窝外的3倍,窝里有几只小鸡?
算式:33=9 (只)
答:窝里有9只小鸡。
师:这道题已知的信息是窝外有3只小鸡,而窝里的小鸡是窝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鸡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窝里小鸡的总数,用乘法计算。
p43 题4 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巩固复习拓展练习
(熟悉并巩固3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应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环节看似多了一点,但在处理上较灵活:题1、题2采用口答,题3、题4直接写答案,在时间上可以快许多。拓展题是将所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
五、总结
1、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为什么要对熟记3的乘法口诀?
六、课后作业
练习册3的乘除
二年级轻与重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与面积导学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乘与除》导学案
小学数学公式: 概念类
二年级《千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导学案
数学教学反思
管理革新途径:走进学生的思维
数学史的来历故事
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导学案
逆向思维培育开发分析
研究初中数学教材
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姜伯驹讲新课标利弊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除法计算技巧
重视学生的探索精神锻炼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器导学案
数学学习计划:抓住数学的主要脉络
数学课堂如何高效点评
数学奇才--冯•诺依曼
小学数学公式:几何体
教学心得体会
如何学好数学
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正方形》导学案
生活中的数学
让趣味与数学课堂同行
世界首富另类的生活方式
教改前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