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0
收藏
这是我第二次上《加法和减法》,这堂课是学生感知加减法可以互逆的开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几加几十几减几的算式了。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我在教学中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从主题图中找到苹果和梨的个数,再把他们之间相应的关系能够用三句话简单的表达出来,最后让学生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1.重点难点没有落实
《加法和减法》的难点是感知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感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有个提升。尽管在教学环节中一一预设,但很多时候都浅尝辄止,知识点没有落实,就急忙进入下一环节,导致难点没有突破。
在进行三个数写算式的时候,很多学生出现了把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写进去,还有一个没用,当时虽然给予了及时的纠正,但效果不明显。在自己编三个数写算式的时候因为没有把知识点落实了所以学生在写的数的时候都是凑的,这样就出现了
6、
7、8,
2、
3、4之类的数字了。
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我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是用两个较小的数相加等于较大的数,三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就等于另一个较小的数。若能再讲进去减法中的被减数就是加法中的和,加法中的加数是减法中的减数或差,那么学生在自己出数字的时候就知道先出两个较小的数再出一个较大的数。而不会出现上面的情况了。
2.指令不明确
在第一个环节中三个算式中的
4、
5、9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时,我却让学生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因为在前面已经知道了算式的意思。到最后是匆匆而过。下面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写上三个数再编算式可是自己在板书的时候没写,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写上数字。虽然口头上一直在强调,但学生没有听进去。
所以在教学中给的指令一定要明确,使学生很清楚自己朝着什么方向走。
这一堂课充分说明了我备课时的不充分,在备教材的同时,还应备学生。这几点问题仅仅是反映出来的若干问题中的一部分,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要要克服这些问题。
复习指导:初三新生必读数学学习三部曲
中考数学复习: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辅导:特殊三角函数值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有理数
2016年中考数学公式定理指导:中位线定理
中考数学一模备考指导:要把握好“三课”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之实数大小的比较
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的三大秘籍
中考数学有关“圆”的压轴题汇总
2016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三角形全等的公式
中考备考指导:2016中考数学重难点的七大解题法
2016年中考数学知识辅导: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复习指导:中考数学解题策略
中考数学一模考前指导:做题需要分类讨论
2016中考数学考前备考资料:线段垂直平分线
初中数学答卷方法
中考数学备考指导:中考数学考前应该重视什么
2016年中考数学考前复习辅导: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概念
中考数学一模复习指导:压轴题如何攻克
2016中考数学考前冲刺辅导:正方形定理
2016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常见学习方法问题详解
2016年中考数学必备复习指导:三角函数值表
2016年中考数学知识考前辅导:直线的点斜公式方程
中考数学备考考前知识:相反数
2016中考数学一模复习指导:不容忽视的检查小技巧
2016中考数学考前复习辅导参考:几何图形分类
2016中考考试数学知识辅导:圆的周长
五中检查方法帮你中考数学拿高分
中考数学一模备考必看:数学复习攻略
中考数学应对难题的六大法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