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计划:上册_课题研究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沪教版高一数学充分条件...
首页>数学教研>课题研究>沪教版高一...

沪教版高一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计划:上册

2016-09-12 收藏

计划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如果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就要饱含情感。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沪教版高一数学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研究,使学生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以保证推理的合理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的教学,建立概念间的多元联系,培养同学们多角度审视问题的习惯;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复习:命题的概念及命题的常见形式。

命题的概念: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命题的常见形式:“若p,则q”,我们把这种形式中的p的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命题概念的复习,重点强调条件与结论,为新课学习做必要的准备和铺垫.

引入: “若p,则q”为真,可以将它表示为

;

如: “若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则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的学生”为真命题,

即: 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

教室里的学生是高二1班的学生。

【设计意图】命题有真有假,通过对真假两种情况的新的表述方式的引入,意在顺利实现由“已有的知识结构”转入“新知构建”的过程.

2:新知建构

定义:一般地,如果有

3 ,则x>2 ;/p p2、若x=1 ,则x2-4x+3=0;/p p3、若f(x)=x,则f(x)在/p p align=" center="" img="" />

上为增函数;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问题的实质是判断命题是否为真)

解:命题1、2、3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1、2、3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问题:同学们,对于命题1、2、3,我们可不可以回答q是p的必要条件呢?

答:可以称对于命题1、2、3,q是p的必要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分析,将新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构建过程转化为已有知识(命题真假的判断)的应用过程.

强调说明:1“

b q: ac>bc;/p p2、p: x为无理数 q: x2为无理数;/p p3、p: x>a2+b2 q: x>2ab ;/p p4、p: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 q:两条直线平行; ;/p p解:因为在问题3和问题4中都有/p p align=" center="" img="" />

。所以,在问题3和问题4中,p是q的充分条件。

问题:像在12两个问题中p与q的关系应如何描述?

可描述如下:若有

3} q:{x|x>5} ;/p p2、p: {x|x>0} q:{x|x/p p align=" center="" img="" height="16" align="" border="0" p="" p0="" p3="" p:="" q:="" p4="" 2="" 3="" />

。所以,在问题2和问题3中,q是p的必要条件。在问题1和问题4中都有

,相当于

成立,只要

,即

即:为使

——缺它不行.

练习:回答例3中q是p的充分条件吗?

【设计意图】本例的设计和应用主要目的有:(1)强调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推出关系,即推出箭头的方向性;(2)从集合关系的角度帮助同学们理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3)体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不同表述方式;(4)让学生初步体会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四种不同类型,为下节课提前准备。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自己举例给出p、q并判断其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否是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的关系。

4、能力提升

例4、用“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填空:

(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是四边形为矩形的________;

(2)

为正数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必要条件;(2)充分条件。

例5、 填空(写出一个满足题意的即可)

(1)“ab=0”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2)“x<3”的一个必要条件是 。

答案:(1)可填:a=0;b=0;a=0且b=0;这三种中的任何一种。

(2)可填:x<4(形如x

q: x2

=1 q:

与平面

与平面

”是“

”是“

”是“

是奇函数”是“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