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一般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全体学生列式解答,再说一说列式的依据。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列式
根据:路程相遇时间-甲速度=乙速度
2、谁说说相遇问题的三量关系?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总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3、引新
刚才同学们练习题分析解答得很正确,现在老师把这道道中的已知条件改变一下,看看你们还会解答吗?(将2小时改为 小时)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例1、
两地相距13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 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学生尝试解答。
方法一:解:设乙每小时行 千米
方法二
3、质疑:观察这道例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在解答时,两种解法之间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相同
不同:数据不同,由整数变成分数
(二)练习
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9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三)学习例2
一个水果店运一批水果,第一次运了50千克,第二次运了70千克,两次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 ,这批水果有多少千克?
1、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找到等量关系。由此得出:一批水果的重量 第一次+第二次
方法一:解:设这批水果有 千克
方法二
2、以组为单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和依据
3、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3人,女生22人,全班学生占六年级学生总数的 。六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算式
①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184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 小时后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②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一天打了12页,每二天打了13页,这两一塌胡涂共打了这部书稿的 这部书稿有多少页?
2、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①一根长绳,第一次截去它的 ,第二次截去 米,还剩7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②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22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走出,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 千米,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应用题和以前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六、 3、4、6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分数“的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案——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简便运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认识”教学1
六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的实际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及法则”教学1
六年级数学教案——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数学广角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连乘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2)
六年级数学教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3
六年级数学教案—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复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应用题(3)
六年级数学教案——倒数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
六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倒数的认识“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周长教学2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基本性质的地位与作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应用题(1)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混合运算练习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