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
收藏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新课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是一节课中最关键的环节,上课一开始,我先根据一个故事,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出依次不断重复,再让学生通过看图形找规律,加深感知。在教学中,我合理地创设和运用了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
重视对学生探索过程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总结出循环小数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牢固掌握新知。
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如: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简写法及读法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牢固。而现在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思考、争论中发现新知,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成为参与数学活动的一分子。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与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以上几点在本节课中体现得较好,获得了成功。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观察的材料较少,针对循环小数的重点依次不断重复这几个关键词语可以再出几道练习题,使学生能牢固的掌握循环小数的特点。
在授课的过程中虽有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但是还有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在练习的设计中对于循环小数的简写形式可以增加混循环小数的形式,同时也可以增加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分使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循环小数。其次由于循环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循环小数的读法。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3
2017届高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测试题12
2004年重庆市万州区中考数学试卷
2017届高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测试题1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4
2004年浙江台州、温州市中考试卷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数学下册模拟试题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14
2017届高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测试题11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1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15
2004年宁波市中考题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18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6
2004年江西南昌市中考试卷与答案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5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21
2004年潍坊市中考题
2003年中考题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8
2004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卷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0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
山东省枣庄一中2016届高三数学第一次模拟试题
厦门市2004年中考
山东省枣庄2016届高三数学下册模拟试题
2004年江苏常州市中考试卷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1
江西省兴国县2016届高三数学小题训练12
高三数学基础题复习检测1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