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9
收藏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男选手获得了奥运会第一块田径金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出示图片)
师:遇到除不尽的小数可以根据什么取它的近似值,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填空。
生:四舍五入。
师:用抢答的形式完成填空。
2.提供信息。
昨天老师去超市,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帮老师算一算。
师:我们都来帮他算一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一下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只需要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交流:300/45=6.6~7(个)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说出你的理由,可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生:7*45=315(元),7个足球需要315元。而只有300元,所以只能买6个。
师:是啊,你说得很有道理,那最多能买几个呢?
生:6个。
师:怎么得到的?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吗?
生:不是。
师:看来四舍五入的方法不能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特殊的情况就要特殊处理。象这样小数部分即使是6或比6大,都要舍去,这种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叫去尾法。
生活中该怎样求商的近似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走进生活,求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发现
1.尝试解决。
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觉得这道题应该保留到哪一位?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了?
(1) 指名读题,列式计算。
(2) 讨论交流:13.3333 (个) 403=
13(个)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舍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不是13个。如果是13个,剩下的1千克油不够装。
生:对,是14个。
师:根据生活经验,我们能做出了正确的叛断。那么象这样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进一法。
2.解决问题。
师:通过做这几道题,你有什么要说的?
师:现在我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呢?
生:(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三、总结收获
师:走进生活,求商的近似数,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特殊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师:这节课,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是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后,我们要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常见的数量关系(1)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教案
《制作2004年主题年历》数学活动教学设计和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角的认识》教案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六单元统计:你寄过贺卡吗?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第八单元总复习:复习空间和图形(2课时)
角的度量
“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运算律复习”教学设计与说明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实录与评析
第八单元总复习:复习乘法和除法(3课时)
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年、月、日》教学设计
《月历上的数字的奥秘》
“了解我们自己”教学设计与评析
让思维与人文共舞——“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变化规律
“角的度量”教学片断与评析
我们去秋游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
第六单元统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教案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统计《纵向复式条形图》教案(2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数学广角2(2课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