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8
收藏
14易错点用错基本公式致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n=a1+(n-1)d,前n项和公式Sn=na1+n(n-1)d/2=(a1+an)d/2;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其通项公式an=a1pn-1,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a1(1-pn)/(1-q)=(a1-anq)/(1-q),当公比q=1时,前n项和公式Sn=na1。在数列的基础性试题中,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这几个公式是解题的根本,用错了公式,解题就失去了方向。
15易错点an,Sn关系不清致误
错因分析:在数列问题中,数列的通项an与其前n项和Sn之间存在关系:
这个关系是对任意数列都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个关系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时这个关系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也是解题中经常出错的一个地方,在使用这个关系式时要牢牢记住其“分段”的特点。
当题目中给出了数列{an}的an与Sn之间的关系时,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知道了an的具体表达式可以通过数列求和的方法求出Sn,知道了Sn可以求出an,解题时要注意体会这种转换的相互性。
16易错点对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理解错误
错因分析: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公差不为0时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一般地,有结论“若数列{an}的前N项和Sn=an2+bn+c(a,b,c∈R),则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c=0”;在等差数列中,Sm,S2m-Sm,S3m-S2m(m∈N*)是等差数列。
解决这类题目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考虑问题要全面,把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去,认为正确的命题给以证明,认为不正确的命题举出反例予以驳斥。在等比数列中公比等于-1时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在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殊情况。
17易错点数列中的最值错误
错因分析: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都是关于正整数的函数,要善于从函数的观点认识和理解数列问题。
但是考生很容易忽视n为正整数的特点,或即使考虑了n为正整数,但对于n取何值时,能够取到最值求解出错。在关于正整数n的二次函数中其取最值的点要根据正整数距离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远近而定。
18易错点错位相减求和时项数处理不当致误
错因分析:错位相减求和法的适用环境是:数列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的乘积所组成的,求其前n项和。基本方法是设这个和式为Sn,在这个和式两端同时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得到另一个和式,这两个和式错一位相减,得到的和式要分三个部分:
(1)原来数列的第一项;
(2)一个等比数列的前(n-1)项的和;
(3)原来数列的第n项乘以公比后在作差时出现的。在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这三个部分,否则就会出错。
三角题稳拿高分的秘诀
冀教版初二数学第24章第5节同步测试(下学期)
2016年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精选
2016年高考数学冲刺复习怎样拿满分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电池课后练习题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要遵循的步骤
2016年五年级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题下学期
2016届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之变量
2016.4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题(苏教版)
趣味数学:兔子的问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整除同步检测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字母表示数课后检测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试题复习第二学期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分析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记忆口诀
小学一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
小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换算同步练习题下学期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买电器课后检测题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2016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中复习卷
趣味数学小故事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冀教版初二数学下册第23章第1节随堂训练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期中试卷下册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教学反思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进位加法课后检测题
2016年春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性学情调研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