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收藏
讲授新课前,及时做好教学计划安排,上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了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要求:
1.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加深对圆的方程的认识。
2.能根据给定的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会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4.通过本节的复习,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掌握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析几何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形成。
教学难点:整理形成本章的知识系统和网络。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
学生阅读教材的小结部分.
二.典例解析:
1.例1。(1)求经过点A(5,2),B(3,2),圆心在直线2x─y─3=0上的圆的方程;
(2)求以O(0,0),A(2,0),B(0,4)为顶点的三角形OAB外接圆的方程
解:(1)设圆心P(x0,y0),则有,
解得 x0=4, y0=5,
∴半径r=,
∴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5)2=10
(2)采用一般式,设圆的方程为x2+y2+Dx+Ey+F=0,将三个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列方程组解得:D=─2, E=─4, F=0
2.例2。设A(-c,0)、B(c,0)(c>0)为两定点,动点P到A点的距离与到B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a(a>0),求P点的轨迹
分析:给曲线建立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主要问题之一,其基本方法就是把几何条件代数化;主要问题之二是根据方程研究曲线的形状、性质,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解:设动点P的坐标为(x,y),
由=a(a>0)得=a,
化简,得
(1-a2)x2+2c(1+a2)x+c2(1-a2)+(1-a2)y2=0
当a=1时,方程化为x=0
当a≠1时,方程化为 =
所以当a=1时,点P的轨迹为y轴;
3.例3。已知⊙O的半径为3,直线l与⊙O相切,一动圆与l相切,并与⊙O相交的公共弦恰为⊙O的直径,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
分析:问题中的几何性质十分突出,切线、直径、垂直、圆心,如何利用这些几何性质呢?
解:取过O点且与l平行的直线为x轴,过O点且垂直于l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动圆圆心为M(x,y),
⊙O与⊙M的公共弦为AB,⊙M与l切于点C,则|MA|=|MC|
∵AB为⊙O的直径,
∴MO垂直平分AB于O
由勾股定理得|MA|2=|MO|2+|AO|2=x2+y2+9,
而|MC|=|y+3|,
∴=|y+3|
上文为大家推荐高二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希望大家仔细阅读,愿大家生活愉快。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19
算法初步复习课件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4
算法初步复习课件7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16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时同步练习题5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23
数列复习课件1
数列复习课件2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21
算法初步复习课件2
有理数的除法学案2
数列复习课件5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18
绝对值学案1
有理数的减法学案2
直线、射线、线段学案
有理数的乘除法教案2
算法初步复习课件4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1
有理数的加法学案1
有理数的加法学案3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课时同步练习题30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4
指数函数课件2
绝对值学案2
指数函数课件3
数列复习课件4
导数及其应用复习课件20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