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收藏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教科书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得联系。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提出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野营活动吗?有什么感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一次野营活动,愿意吗?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并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解决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请同学们想一想,也可以利用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教师小结: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人分得2个,还剩1个。
师:谁能把我们刚才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尝试列算式。
教师边讲边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表示:94=2(个)1(个)。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2个,这个2就是商,剩下的1个,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算式读作:9除以4商2余1。
2、同学们已经解决了上面的问题,那么其他食品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请你先自己列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看谁解决的好。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所列算式。
师:同学们,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呢?大家想想:要求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先要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首先要明确每人分几块。
学生积极动脑,列出所有可能平均分的算式。然后交流。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1圈一圈,填一填。看图列算式。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94=2(个)1(个)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1.2正数和负数(2)
多姿多彩得图形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3.1.2点、线、面、体(4个课件)
新人教版§3.4.2余角与补角(2个课件)
课件新人教版§1.5.3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案+课件ppt)
新人教版§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垂线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一)
新人教版§3.2直线、射线、线段(4个课件)
课件新人教版§1.2.2数轴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1线段、射线、直线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
课件新人教版§1.2.1有理数
课件新人教版§1.3.1有理数的加法(3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2.4.1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人教版§2.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课件新人教版§1.1正数和负数
课件新人教版§1.2有理数复习课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2.3相反数
课件新人教版§1.5.1有理数的乘方(两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
课件新人教版§1.2.3相反数
课件新人教版§1.2.4绝对值
课件新人教版§1.5.2科学记数法(教案+课件ppt)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新人教版§2.3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个课件)
课件新人教版§1.4.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问题
新人教版§2.1.2等式的性质(2个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