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收藏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的内容,它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体会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一、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
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分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动手分竹笋。本来想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个和6个,分成3个和7个等,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让我感到很被动。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个大熊猫,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二、情境串的教学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小猴分桃子、小兔分萝卜、松鼠分松果。这些活动全都是在森林聚会上发生的,给学生一种整体感和亲切感,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每次活动时,我都会设计几个像导火索一样的问题,如: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你发现了什么?又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想怎样解决?通过一环一环的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确实感到数学很有意思,乐于产生更多的数学问题。
四、乐于助人的思想
本堂课从一开始就创设了帮助的伏笔,如请你的小棒来帮忙代替竹笋,小猴子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来帮帮他,小兔子和小松鼠着急了,说:我们饿了,赶快帮助我们分一分吧等等,学生们会感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学生,要乐于帮助别人,因为你会感到快乐,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五、练习设计
我分了两次进行自主练习。第一次是在学生帮助熊猫和小猴解决问题后,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有了初步的体会的时候进行的,主要是通过判断哪是平均分,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第二次是在帮助小白兔、小松鼠解决问题后进行的,难度加深,使学生较容易接受。这个练习是让每名同学动手平均画石榴,这样做的目的是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二)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估一估 量一量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乘车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第二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练习三(2)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小养殖场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整理:平面直角坐标系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复习:因式分解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 设计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让学生“做数学”|北师大版——“桌子有多长”教学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5的乘法口诀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巧用电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2北师大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乘加、乘减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练习二(1)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观 察 物 体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数铅笔|北师大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快乐的队日活动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快乐的假日活动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复习(1)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青蛙吃害虫|北师大版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桌子有多长3|北师大版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
2015初二上册数学《整式的乘法》期中复习要点
买气球|北师大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 教案
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