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5
收藏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以学生熟悉并喜欢的人物姚明在NBA中的罚球命中率的有关统计数据引入课题,在本班学生活动的比一比谁投篮水平高的过程中引出了百分数,此时,学生已经隐约之中感悟到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数,是为了比较大小而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这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学生初步感悟了百分数的含义,及比较数据时使用百分数的好处
二、密切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我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节课中,我直接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和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学生是在理解和解释自己及同学调查得来的数据的过程中认识百分数的。
三、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程理念强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我在《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学内容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百分数有有什么作用,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努力为学生创设数学交流、活动环境的素材,让学生感悟在生活中搜集到的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在探索学习中悟出一些百分数的意思,从而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解决应用到实际生活例子中。
上完这一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掌握得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以下的不足:1、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写百分数的机会。整节课学生缺少写百分数的机会,只是强调了一下百分数的写法,也许学生的印象不会太深刻。2、因为我都是利用自己准备的素材贯穿了整节课,先是认识百分数、掌握读写法、然后根据生活素材具体说明每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而引出百分数的意义,课本的主题图和例子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在本节课内完成,但如果不讲解,让学生自己领会,可能效果不够明显,是一句带过还是重新讲一次呢?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我总觉得还需要思考和探讨。但我始终相信要以学定教,不是以教定学,要做到学海无涯,教无定法。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2.1《整式》(单项式)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2《有理数》(第1课时)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2.2《数轴》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第二章《整式的加减》ppt复习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1《正数和负数》ppt课件1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第3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有理数》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1《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1《从算式到方程》(第1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4.4《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ppt课件1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1.1《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2.4《绝对值》ppt课件(1)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2.1《整式》(多项式)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2.1《有理数》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1《正数和负数》(第3课时)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2.2《整式的加减》ppt课件(3)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正数和负数》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2.1《整式》(多项式)ppt课件1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4.4《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2.3《相反数》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2.2《整式的加减》ppt课件(2)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3.1.2《等式的性质》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4.3《角》ppt课件3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4.3《角》ppt课件2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1《正数和负数》ppt课件2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ppt课件
2014秋人教版数学七上1.5《有理数的乘方》(第4课时)ppt课件
人教版[2012版]数学七上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ppt复习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