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收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 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 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还学习了周长的概念。 幻灯展示: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P1 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P2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读一读: 学习目标 P3。
(1)进一步让同学们掌握周长的计算。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用平移的方法巧算周长。
(3)开拓思维,计算周长。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①你是怎么想的?
②准备怎么算?
提示: 这两个图形不是规则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进行如下转化。
转化后,周长变了吗? (PPT动画演示:这两个图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方形的过程)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完成计算过程。
3、画一画。
一个不规则的跑道,如下图(PPT展示)
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你是怎样想的?告诉大家。
三、练习小结。
1、完成PPT中的两个趣味题
2、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3
平均数导学案1
弧度制教案1
抛物线课件2
集合的概念教案3
平均数导学案2
定义与命题导学案1
一次函数的应用导学案2
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2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2
一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1
数据的离散程度导学案
方差的应用导学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1
正弦定理课件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7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3
函数导学案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9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5
中位数与众数导学案
估算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教案4
双曲线课件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4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4
椭圆课件1
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