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乘加、乘减》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 1-5 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 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做好复习铺垫。
学数学就是用数学,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基于此,我认为在教学新知时,先做好复习铺垫还是非常重要的。本课复习时,我结合前面初步认识了乘法的知识上,让学生看图乘法列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口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哪个口诀来计算得数的。而这两部分内容正是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用到的知识。
2、解决问题,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运算顺序,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我教学中,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而是让学生求生物组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要求先把同样多鱼缸里的金鱼先求出来,即34,再加上不同条数鱼缸里的1条金鱼是13条,得出乘加的运算顺序,先算乘再算加。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课件演示,解决难点。
看例题图列出乘减算式并计算,学生理解上是有较大难度的。教材没有特别要求这里要列乘减,而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难点正在这里,可以拓展开来,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于是通过课件演示情景来简化这一难点,教学中,我告诉学生在这之前,第四个鱼缸里也有4条金鱼,这时一共有几条,学生很容易得出有4个4条,即 44,接着说:后来从第四个鱼缸里送走了3条金鱼,(课件演示第四个鱼缸里少了3条)现在有多少条。这时学生很快就知道从44里去掉3条,得出 44-3这个乘减算式了。
不足之处:
1、难点知识还应多强调、多巩固。如学会了看图列乘减算式后,应多练习一题加以巩固。
2、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缺少童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验试卷
(北师大版)5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期中复习试题三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复习题
关于期末模拟卷的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卷4
小学数学五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册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苏教版5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5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验试卷
201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3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3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综合练习卷
小学数学五年级期中复习试题六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
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沪教版)
关于五年级上册期中的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综合试题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测试题
小学数学五年级期中复习试题四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沪教版5年级数学第一册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质量检测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2013年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期中试题第二学期
小学数学五年级期中复习试题五
201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