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教材说明: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含义的基础上教学1~4的乘法口诀。教材安排了三道例题,分别教学
2、
3、4的乘法口诀。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地组织学生编乘法口诀。2和3的乘法口诀由教材出全,以扶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体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从4的乘法口诀开始,适当留出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编乘法口诀。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教材为了引导学生认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如23和32都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专门通过想一想的栏目列出了编口诀时没有列出的乘法算式。而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则是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用试一试带出。 例3教学2的乘法口诀。教材先根据儿童乐园场景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得出一个跷跷板坐2人,2个跷跷板坐4人,再引导学生分别根据1个2和2个2相加,列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同时揭示一二得二和二二得四两句口诀。
在此基础上,通过想一想出示算式21,同时告诉学生计算21,也用一二得二这句口诀。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促进学生有意义地记忆口诀,还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口诀的来源,感受乘法口诀的实际价值。 例4教学3的乘法口诀,其结构和例3基本相同,主要是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从具体的实际问题出发,一步一步编出乘法口诀的过程,积累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计算的经验,为后面的学习中能独立地编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例5教学4的乘法口诀。
和前两个例题相比,例5有两点变化:一是增加了利用表格分别算出几个4相加的和的环节,以降低编乘法口诀的难度;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算出44的积,并尝试编出四四十六这句口诀,为他们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对1个
2、1个
3、1个4的认识类推出l1的得数,并编出一一得一这句口诀。 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题。第1题通过用小棒操作和填空,重温编口诀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口诀的来源。第2题让学生看图先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再写出一句口诀,使学生再次认识到:通常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第3题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练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的效率。第4题通过用乘法口诀计算,帮助学生在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熟记学过的乘法口诀,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第5题是第一次出现含有完整问题的乘法实际问题,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乘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同步训练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数与代数练习题:下学期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推理》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后反思
2016年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时、分、秒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比大小》教案及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教案及反思
2016学年五年级数学线和角随堂检测题:下册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期末复习检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题(华师版含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随堂检测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课后训练题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反思一
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总复习第六单元试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自测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自测练习题
2015—2016学年三年级下第六单元面积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梳理
下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练习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练习题:青岛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教案及反思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时分秒课后训练题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练习课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