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0
收藏
对于同学们而言,希望在感受新学校,适应新环境之余也能有个好的学习开端。
预习 粗读+精读,带着问题听讲解
初一同学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听课 细听善思勤记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有趣的拼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0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分类
一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找规律
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1减几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二)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数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几十加几十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认识物体(三)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1-5(一)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6-10各数的认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数的组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认识几和第几(一)
一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小小商店教案及练习题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十几减9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6、7的数数和认识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1~5各数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分类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混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0的认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数一数(三)
一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练习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物体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教案-10的认识(一)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认识物体(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