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分数与除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而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之所以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绝不仅仅是知识演绎的结果,而是具体的模型、图形、情景等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
1.以解决问题入手,感受分数的价值。
从分饼的问题开始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当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本课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借助学生原有的知识,用分数的意义来解决把1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商用分数来表示;二是借助实物操作,理解几个饼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而这两个层面展开,均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设计的。
2.分数意义的拓展与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步。
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
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整节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1.提供丰富的素材,经历数学化过程。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是以具体可感的实物、图片为媒介,用动手操作为方式,在丰富的表象的支撑下生成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丰富感性积累,并逐步抽象、建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丰富数学学习材料,二是在充分使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完善自己发现的结论,从文字表达、到文字表示的等式再到用字母表示,经历从复杂到简洁,从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过程,也是经历了一个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2.问题寓于方法,内容承载思想。
数学学习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方法自然就寓于其中;学习内容则承载着数学思想。也就是说,数学知识本身仅仅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以知识为载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就分数与除法而言,笔者以为如果仅仅为得出一个关系式而进行教学,仅仅是抓住了冰山一角而已。实际上,借助于这个知识载体,我们还要关注蕴藏其中的归纳、比较等思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放军植树
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追击敌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课后习题(人教版)
2016年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及课时安排(下学期)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
2016小学生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2014年小学数学公式重量单位换算
品读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印照片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考试选拔
小学生数学和差问题的公式大全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题方法汇总
2016年小学五年级奥数习题及答案:灰太狼
2016年中考数学复习必做模拟题
的小学数学公式人民币单位换算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负数的练习作业(人教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求边长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三好学生
小学奥数盈亏问题公式大全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西师大版)
经典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剪正方形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常用单位换算公式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排练体操
精讲小学六年级奥数练习题及答案:相遇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公式:圆柱体体积公式
2014年小学数学正方形公式大全
2014年小学生数学鸡兔问题公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同步练习
2016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重点之统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