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本节课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变的会写、会做、会思考;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表现,调动学生于一个较高的学习状态中;采用小结、应用等基本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
本节课灵活性较强,希望看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创新火花,看到他们快乐学习的笑脸。
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工作,课后我感觉:
1、教学环节不是很流畅
2、不能很好
地与学生进行配合
3、不能很好的设计最细化的问题,问题较为粗略,学生答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回答很是不积极。这是我这节课的失败的关键所在。
4、设计的内容有点过多
5、没有更多的流畅的教学语言,激励性的话语较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的克服这些缺点,不断充实自己,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2010届高考数学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2010届高考数学奇偶性与单调性3
2010届高考数学平面向量1
2010届高考数学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2010届高考数学参数不等式问题解析
2010届高考数学等差数列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恒等变换
2010届高考数学奇偶性与单调性2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式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2010届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
2010届高考数学三个“二次”及关系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010届高考数学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和概率
2010届高考数学球面距离的发现
2010届高考数学三个“二次”及关系1
2010届高考数学概率1
2010届高考数学平面变换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思想及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2010届高考数学三角函数1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1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2010届高考数学解三角形1
2010届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0届高考数学解三角形
2010届高考数学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2010届高考数学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1
2010届高考数学平面的基本性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