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9
收藏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三个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安排了百分数的意义和百分数的读写两部分内容,教材一开始就出现四幅与百分数有关的生活情境图,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意义,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接着让学生结合已有的或自己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最后安排了百分数的读写。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和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又是后面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已系统学习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知道分数表示的意义,会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了探索百分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学生对百分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衣服的标签上、牛奶的包装盒上等等。本节课的学习应有效的唤醒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它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顺利完成,还需做一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是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简单的平面图》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平均分”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与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案例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2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3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课时)》教学设计
联系生活 关注过程──《平均数》教学案例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二)》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第5课时)
“剪一剪”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3课时)
“克和千克数”学设计
“平移”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