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的技巧问题,但是发现一个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也许在解决旧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突破。
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让他们明确“什么是问题”,“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怎样更严谨的提出问题”针对“什么样的问题更有价值”需要是师生在一起多经历、探讨同学提出的问题,慢慢的在实践中总结。“怎样更严谨的提出问题”需要师生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该如何补充,使之更加完善。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提出,也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认为:“四个一”即“一个习惯”、“一个活动”、“一个方法”、“一个单元”互相融合,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和分类,可以用一句话来串起来:教师和学生要养成在每“一个单元”中,尽可能地组织“一个活动”,师生共同利用某种”方法”来解决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这样一个“习惯”。
我觉得“一个习惯”是基础。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是作为教师的自己要明白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尽肯能的激发学生头脑中的疑问。首先养成一种时刻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贯穿的常态教学中的习惯,平时做到适时发问,在教学中做一名“无知者”、“懒人”,主动把问题抛给学生;另一方面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问题”氛围,对于经常提问题的孩子给予表扬和鼓励,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成为“问题”学生,让每位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一个活动”是框架。活动的选材、活动组织的好坏、是否具有讨论的价值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活动的选材要来源于教材模型的演化,因此活动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和策划。活动就像计算机的某个程序,程序运行到最后输出了什么,就等于收获了什么。
“一个方法”和“一个单元”是核心,针对一类学生们从未涉猎的知识,也就是在一个单元初,他们肯定会有很多想法,很多的疑问,在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学到了一部分知识,站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他们会有更多的疑问,学问就是学中问,问中学。
受到启发,我有两种法案。
第一在班级设立“问题角”。首先将班级后面的“学习园地”进行规划,分为两大块,“待解决问题”和“已解决问题”并将“待解决问题”进行分类。学生每天课后都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写在一张便利贴上,并且贴到相应的领地,如果有同学解答,可将解决方案和问题一并贴到“已解决问题”领域,并对解决问题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不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首先在新学期开始,给每个学生都是100分,然后在班级里放一个“问题盒”,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并写上名字和分值,定期组织“问题解决日”,让学生随机取出一个问题,能解决的就可以从出题人那里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末进行分数大比拼,看谁是班级智慧星。
经过这样的一段时间的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课(还未确定),课后讨论本次实践课引发的感想,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全班交流讨论。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概念与基本公式
高三数学复习立体几何综合应用
高三数学复习空间角
高三数学复习直线的方程
高三数学复习离散型随机变量
高三数学复习等差与等比数列
高三数学解三角形及应用举例
高三数学复习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
高三数学复习数列的应用
高三数学复习简单的线性规划
高三数学复习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三数学复习指数与指数函数
高三数学复习数学归纳法
高三数学复习组合
高三数学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高三数学棱柱棱锥的侧面积与体积
高三数学复习集合的概念
高三数学复习数列通项的求法
高三数学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高三数学复习抛物线
高三数学复习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二面角及平面的垂直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高三数学平面的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三数学复习统计
高三数学复习等比数列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的综合应用
高三数学复习排列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高三数学复习排列与组合的综合问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