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直观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这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厘米和米这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有过接触,但即使经历了认识、巩固、单元练习后,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甚理想。究其原因,认识厘米和米是建立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过程,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形成理性认识。这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1、猜一猜。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再请猜得准的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准的?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2、看一看。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从0到2之间是多少?2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0到5之间是几厘米?0到10之间呢?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的长度。
3、画一画。让学生在纸上画出1厘米、几厘米,直观感知1厘米和几厘米。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到:长度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
4、剪一剪。让学生用吸管剪出1厘米,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然后问学生:你怎么能肯定你剪的就是1厘米?大部分学生都是用尺子量出1厘米。那么,怎样测量呢?请一名学生演示测量过程,明确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7、比一比。让学生用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表示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建立起长度表象。知道 2厘米里有2个1厘米,进而明确几厘米里有几个长度单位。
五年级数学下册因数与倍数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竞赛题精选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考试题
201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验卷
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专项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倍数和公因数专项练习(苏教版)
1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题
2013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201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2016年2014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专项练习题
201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测试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3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测试题
201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练习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二三单元综合卷
2013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练习题
2014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月考试卷
201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因数与倍数巩固练习题
2013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专项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