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收藏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包括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
第一段,第64~66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
第二段,第66~68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学习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
学生对角的已有认识主要有两点:一是动物头上长的坚硬的骨状凸起物,如牛角、羊角;二是物体的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如墙角、眼角。这些经验既是建立角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但如果处理不当,则也可能成为理解角的数学概念的障碍。教学时,要注意四条:第一,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上的角要尽可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第二,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第三,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第四,在找角的过程中,要及时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如,牛角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眼角也不是数学上所讲的角。
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这部分内容安排的三个试一试都是动手操作做出一个角。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如,你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你能用小棒摆出一个角吗?你能用老师给你的两根硬纸条钉成一个角吗?此外,教学时还要通过及时的交流,让学生指一指做出的角,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十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试题-看日历
青岛市三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
小学数学三年级期末考试大练兵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大练兵(无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4(苏国标)
小学数学三下第四单元年、月、日练习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试题-面积单位的进率
二年级数学第三册长度单位单元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第1~4单元综合试卷1(苏国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2012年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练习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2、3单元检测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试题-乘数末位有0的乘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测试(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课堂练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课堂练习
冀教版数学上三年级练习题-四则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上期中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试题-送温暖(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6单元检测题
2012-201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三下第六单元面积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上)期末考试试题
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1(苏国标)
二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3(苏国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