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评课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评课

2016-08-24 收藏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周老师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这节课周老师通过学生们熟悉的手工场景引入,先找一下图中有哪些图形,再由图形抽象出角,接着,通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角的特点,联系触摸时的感觉,从而引出角各部分的名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然后通过一些判断练习,进行辨析,可以说学生对角的学习是一种体验性的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触摸式、体验式、建构式的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首先我准备了两个大小差别很大的活动角,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能比较出来谁大谁小。接着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活动角,让学生观察谁大谁小,这时候学生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我问如何来验证你的答案呢?让学生知道通过简单的观察是看不出来了,进而引入重叠的方法。(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可让同桌两人用此方法相互比较一下两人做出来的角的大小,效果可能更好一点。接着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然后设置了捉迷藏的环节,首先让学生猜猜藏在大树后的是什么?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接着周老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这时候果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有说蓝角大有说一样大,然后周老师让学生想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呢?自然想到了用重叠的方法,课件演示,发现两个角的两条边重合到了一起,证明是一样大的。相机我让同学思考为什么刚才很多同学说是蓝角大呢?(蓝角的两条边长)并通过大小三角尺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体现这一角度的转换。

本节课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