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 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老师发现我们三(2)班的 同学身材普遍较高,有的同学都赶上管老师 高了。你们看看管老师身高是多少呢?
师生交流。(略)
师:你能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 小有序地说一说吗?
生:米,分米,厘米,毫米。 厘米大约有多长呢?学生比画。
师:如果测量1 支钢笔的长度,你想使用 什么长度单位?
生:我想用厘米作单位。
师:那测量1 枚硬币的厚度,你想使用什 么长度单位? 生:用毫米这一长度单位。
师:能用分米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度吗? 你想用什么作单位? 生:也可以,但我想用米作单位更合适。
师:那如果测量淮安到北京的距离,用什 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用千米来测量,因为如果还用 厘米或米作单位就太麻烦了。
师:测量较长距离的长度,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就嫌小了,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千米。(板 书:千米)看到千米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1 千米有多长?
生2:1 千米等于多少米?
师:什么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呢?1 千米 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这个 长度单位。(板书:千米的认识)
【评析:通过师生身材高度的比较与猜测 的交谈,帮助学生回顾和整理已经学过的长 度单位,既自然真切,又简短扼要,同时诱导 出测量淮安与北京距离的现实需要与已学长 度单位不够用的认知矛盾。这就使得新知的 导出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营造了熟悉的 生活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二是顺接于已 有认知背景之中,突出了新知学习乃是现实 生活的需要。】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线段2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5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4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三角形的中位线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实数根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合比性质和等比性质例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二)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2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四边形4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移的妙用3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平移的妙用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册正方形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的特征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3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册众数与中位数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拟实验
初二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9角的平分线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册分式方程的应用
初二数学教案: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众数与中位数4
初二数学教学设计:模拟实验2
八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6正方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