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李老师对《一共有多少天》这节课进行了第二次试讲,这次试讲不仅秉承了第一次试讲的两大优点,而且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到了一些细节问题。与此同时在课堂上还有几处生成点,其中有些生成点教师注意到了,课堂便有了精彩的一瞬,但有些生成点教师没有注意到,结果好的契机就转瞬即逝了。下面我就逐一分析这些生成点的成功与遗憾。
成功片段一:
学生在作业纸上圈一圈写一写之后,教师找了一名女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在学生结合点子图指4个7的时候,学生直接用手指着其中的一个点子就不说话了,这时老师追问其它学生:她这样指4个7你们同意吗?学生竟然整体说“同意”。很明显,这种指着一个点子的方法不对,准确的方法应该是用手圈出4行点子,每行7个,这是4个7。可是学生竟然整体没有意识到,怎么办?此时李老师很自然地接着学生的回答说:“我不同意。”学生立即感到非常疑惑,注意力也非常集中,李老师趁势介绍正确的方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遗憾片段一:
学生在填写每个星期有几天的表格后,教师让学生说自己填的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其中一名学生在汇报7个星期有49天的时候,说自己是根据“七七四十九”得到的结果。这句口诀是本节课中要新学的,按照预设本不应该在这个环节出现,但是现在提前出现了,超出了老师的预设,而李老师在课堂上可能没有想到很好的应对策略,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个回答造成了评价缺失的现象。
仔细想来,这个生成其实也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导入下个环节的契机。在学生说出“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时,教师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知道这句口诀的?学生可能会说家长提前教过或者自己预习过。这样教师可以继续追问:你能说说这句口诀的意思吗?学生可能会说“7个7是49”,此时教师可以趁机出示下个环节的直观点子图,让学生结合图指一指,这样就很自然的进入了下个环节,远比评价缺失后刻意展示点子图来得自然。
以上两个片段,一成功一遗憾。成功源于老师的灵活教学机智,遗憾源于课前没有对学生充分的预设。回想那些名师大家的课堂,行云流水,似乎没有意外,殊不知一个个意外的生成点都被他们点石成金,绽放出了意外的光彩。怎样抓住生成,让我们的课堂绽放光彩,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淀。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圆锥(1)》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乘法(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在直线上表示数》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画图表示正比例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数的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二)》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探索乐园》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一)》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正比例 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正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圆柱的表面积(1)》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的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乘法(一)》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容积》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圆柱的体积(2)》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生活与百分数》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 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