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目的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导入的两个长方形周长大小差异明显,没有很好的达到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组织性语言过多,总结性的语言不精准,知识性的总结没有做到最贴切,而且过于重复学生们的回答,导致用时较长,延误了后面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的设计
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修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万以内数的连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住新房》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二
《正反比例的对比练习》教学反思
让学生学会学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课后反思
《6和7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小学数学纠错课后的教学反思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正、反比例练习》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铅笔有多长》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教学反思
《辨认方向》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教后反思
《表内除法一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铺地面》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图形中的学问》教学反思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三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小数简算》教学反思二
人教版《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左右》教学反思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反比例》教学反思
《分一分》教学反思二
北京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