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3
收藏
整节课,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有以下四个特点。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上课伊始,我利用学生最爱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乐道。教学效果很好。
2、要保证基础知识,也要重视学习方式。
周长计算的方法可以通过学生练习、集体交流而获得,但这样的学习缺乏一种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学中我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求周长的必要条件,自己做完后与其他同学交流,同学间计算方法得到交流和互补。课本例题变成练一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相对容易些,学生自己能总结出两种方法,并能强烈地感受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图形周长的必要条件,理清几种思路,并合理择优。
3、要方法多样化,也要方法优化。
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材并未说明哪一种是最好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选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到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连加计算是基础,用长乘2加上宽乘2是进步,用长加宽的和乘2是空间感理解上的一大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提炼,让学生感受到第3种最简便。在练习中鼓励学生用第3种方法,当然,对一些不善于用周长公式计算的学生,也不必强求统一,随着计算周长经验的积累,他们慢慢也能悟出周长公式的意义的。
4、要考虑练习的层次性,也要兼顾应用的多样性。
只有通过相应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设计了闯关的练习过程,激发了运用知识的激情。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第二个层次是简单算算,使学生明确计算周长的必要条件,练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灵活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不同程度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练习安排要注重层次性,还要同时渗透多样性,让学生理解用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境界,那就是要把学生推向采石场,令其主动地去探求寻觅知识。课堂无法做到完美,但只要把一些学习理念、学习方法落实到细节处,那必定是有效的课堂。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4 利率》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反思
公开课《倍的认识》评课稿
教学心得 利用数学“错题”培养六年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夸夸我们的钉钉群
四年级数学组直播课小结 停课不停学,我们是认真的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六单元《5 综合与实践》教学反思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2 圆柱的表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教育叙事 关注后进生,表扬胜于批评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随笔 停课不停学 网上教学第二周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思考
好吃又有营养地数学课堂—跟吴正宪学数学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3 税率》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3 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一单元《2 用数轴表示正、负数》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2 十几减8、7》教学反思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4 圆锥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4 比例尺》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1 折扣》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六单元《4 数学思考》教学反思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2 正比例 》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二单元《4 利率》教学反思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二单元《3 税率》教学反思体会
读书笔记 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有感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文下册第二单元《1 折扣》教学反思体会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 成数》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课也这样“好玩”----清华附小1+x整合课程听课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5 圆锥的体积 》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