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2
收藏
数学是学科中理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为此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文,下文包括填空、判断、作图等,具体内容请大家及时查看!
一、填空:
1、在同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
2、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 。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 )条高。
4、长方形的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 )。( )是特殊的长方形。
5、把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 ),
面积( )(提示:填变或不变,变小或变大)
6、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 )。
7、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那么这两条直线( )。
8、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是:对边( )且( ),对角( )。
9、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
10、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长方形是特殊的平等四边形。( )
2、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5、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 )
三、写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各部分名称:
四、作图题:
1、过直线上的A点画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点A画直线的垂线.
3、过点A画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
4、画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除外)
5、量一下点A到直线上的距离是( )厘米。
6、画出这个梯形的高。
五、算一算:
1、、下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36厘米,其中AB=11厘米,那么CD=( )厘米,AC=( )厘米,BD=( )厘米。
2、下图是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周长是50厘米,其中上底是12厘米,下底是18厘米,那么腰是( )厘米。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生活小区》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与位置》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上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图形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 折、剪、拼》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折扣》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二)》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可能性》教案教学设计
儿童理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表面积(一)》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数的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研组总结 停课不停学,“被动”变“主动”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正比例 反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找规律(2)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成数》教案
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 数的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口算除法(二)》教案
教学反思——记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解决”正好“问题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游戏中的数学》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